網站首頁 數碼 家常菜譜 教育 旅行 汽車 女性 創意摺紙 手抄報 簡筆畫 影視 特產 生活 健康養生 電腦 熱點
當前位置:秒知館 > 教育 > 

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欄目: 教育 / 發佈於: / 人氣:2.37W

河南省,簡稱“豫”,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鄭州,位於中國中部,河南省界於北緯31°23'-36°22',東經110°21'-116°39'之間,東接安徽、山東,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那麼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

1、龍抬頭節(二月初二)。農曆二月初二,是漢族的傳統節日。民間認為,這天是龍欲昇天的日子,故稱“龍抬頭節”或“青龍節”。這天,河南農村的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按老年人的説法。這是為了表示對龍的尊敬。在這個節日裏,人們到田野裏採野菜,包餃子,煎煎餅,炒黃豆,煎臘肉,蒸棗饃,改善生活成為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2、端午節(五月初五)。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在河南民間,端午節的起源有兩種説法,一説是為了紀念屈原,一説源於田文端午立新規。伴隨着生動有趣的傳説,河南的端午習俗越發顯得豐富多采。有民謠這樣説:“五月五,麥子熟,包好粽子過端午。”説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節裏一項重要的民俗活動。從形狀上説,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錐粽、菱粽、筒粽、秤錘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個角的,也有四個角的。

3、過小年(六月初六)。農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間比較重視的節日。在豫東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過小年的説法。特別是農村,更為重視。人們把這天當作慶祝豐收、祀求豐年的節日。這時,麥子剛剛打下不久,豐收的喜悦洋溢在農民的心頭和眉稍。人們在屋中、院內、麥場裏擺上供桌,放上饃、棗山(饃的一種)和桃、李等五種瓜果,用鬥盛滿新收的小麥,鬥上貼紅色的“福”字,然後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之後,人們高高興興地吃上一頓用肉、青菜、粉條、海帶做成的“雜燴菜”。大人們在麥場裏猜拳行令,孩子們邊吃邊耍,十分盡興。

4、六月初六,民間稱“炒麪節”、“望夏節”、“閨女節”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風俗就不大一樣。不管怎樣,節日就是吃、玩、走親戚。而且這些節日都與出嫁的姑娘有關。農村的各家各户,在六月初一至初六其間,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款待後再送回婆家。俗語有:“六月六,請姑姑。”“六月六,掛鋤勾,叫了大姑叫小姑。”

5、六月初一過小年的習俗,在中原地區相當普遍。從六月初一到初六,中原農村的“年”味是濃郁的,時間要持續一週左右。儘管有初一和初六的區別,但兩個節日距離太近,節日活動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塊了。這些節日,是中原農耕地區的農事節日,也是“收穫節”和“豐收節”。節日裏的風俗活動,是農民品嚐自已勞動成果的活動。這種喜悦,自然在走親訪友之中使大家同時都分享了。

6、乞巧節(七月初七)。每年的農曆七月初七,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河南新鄉一帶的乞巧風俗是在每年的農曆七月初六晚上,當地未出嫁的姑娘七人湊成一組(以應“七夕”之數),每人兑面兑物,為織女準備供品。有的要買葡萄、石榴、西瓜、棗、桃等七樣瓜果,烙七張油烙饃或糖烙饃,包七碗小餃子,做七碗麪條湯。除此之外,還要單獨包七個大餃子,餃子餡由七樣蔬菜做成,內包用面做成的七樣東西,像針、織布梭、彈花槌、紡花錠、剪刀、蒜瓣或算盤子等。這七樣東西,要能代表七位姑娘的心願。

7、牲口節(七月十五)。農曆七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俗稱為:“鬼節”。中原農家也稱這天為“牲口節”,此日有許多敬奉耕牛的活動。在豫北林縣等地,七月十五這天,家家都要蒸羊羔形的白麪饃,中午蒸熟後供奉在案桌上,然後燃放鞭炮,慶賀槽頭興旺。凡有大牲口的農家,這天都要停止使役一天,把供奉後的羊羔饃送給大牲口吃,也有給牲口喂豆等精飼料的,以顯示牲口節與平時不同。晚上,他們還要做一鍋米湯給牲口喝。有民謠説:“打一千,罵一萬,七月十五喝頓小米飯。”

8、重陽節(九月初九)。農曆九月初九,是我國傳統的重陽節。古人認為“九”是吉利的數字,把它作為陽數。九月初九,佔了兩個九字,雙陽相重,所以人們都叫它為“重九”或“重陽”。在中國的傳統風俗中,重陽節就是一個登高節,它與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登高成了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標誌。據史書介紹,它是受一則神話傳説的影響而形成的。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因此,人們把重陽節當作“老人節”,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以老人為中心的尊老、愛老、敬老活動。

9、臘八節(臘月初八)。農曆十二月初八,是我國漢族傳統的臘八節,這天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用八種當年收穫的新鮮糧食和瓜果煮成,一般都為甜味粥。而中原地區的許多農家卻喜歡吃臘八鹹粥,粥內除大米、小米、綠豆、豇豆、花生、大棗等原料外,還要加蘿蔔、白菜、粉條、海帶、豆腐等。

10、祭灶節(臘月二十三)。農曆臘月二十三,是春節前的一個重要民間節日,人們稱它為“祭灶節”。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按捺不住迎接新年的喜悦心情,停下手中各種活計,忙忙碌碌地例行年前的祭灶送神活動。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叭叭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於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的準備活動和隆重的祭灶儀式便在震耳欲聾的炮聲中漸漸拉開了帷幕。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人們擠擁不動,爭買祭灶火燒。農村大多是自己動手,發麪、炕制,一家人熱熱鬧鬧,很有過小年的味道。

關於河南民族文化有哪些內容的介紹就到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