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數碼 家常菜譜 教育 旅行 汽車 女性 創意摺紙 手抄報 簡筆畫 影視 特產 生活 健康養生 電腦 熱點
當前位置:秒知館 > 生活 >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欄目: 生活 / 發佈於: / 人氣:5.67K

導語:端午節,為每年仲夏,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的四大傳統節日。在我們國家中大部分的節日中都有自己獨特的飲食,端午節則是吃粽子。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根據民間的傳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瞭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着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説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説

一、源於紀念屈原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於是選擇以死明志,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

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説 第2張

二、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末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先祖伍舉,以正直進諫楚莊王而得名聲,因此其後代於楚國亦有名聲。伍子胥家族因在楚國被害,投奔吳國。受吳王闔閭重用,大破楚國,北鎮齊晉,南服越人,官拜相國公。

吳王夫差繼位後,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抗越”的主張,前484年便贈伍子胥劍,賜自盡。子胥憤恨自刎,留下遺言,要家人於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着越國軍隊滅掉吳國。

吳王夫差極怒,把伍子胥的屍首用鴟夷革裹着拋棄於錢塘江中。後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羞於在陰間見到伍子胥,用白布矇住雙眼後才舉劍自盡。

由於伍子胥屍沉於錢塘江之事比屈原投江為早,有些文獻則認為,中國端午節的習俗與伍子胥有關,而非屈原。

三、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

曹娥(130—143),東漢時期會稽上虞人,其父曹盱,在五月五日迎伍神(邯鄲淳所撰《曹娥碑》中即雲:“五月五日,時迎伍君。”“伍君”即指“伍子胥”)的祭祀活動中溺於舜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

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也投江,五日後曹娥的屍體抱父屍浮出水面。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後來,所住之村鎮即更名為曹娥,殉父之江為曹娥江,並建以寺廟慰其孝心。

另也有傳説認為曹娥是五月五日投江,而沒有追究其父的溺江時間。

結語:以上是天氣君小編整理的“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的由來和傳説”內容,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幫助。